国学诗词歌赋呈现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测试( 三 )


最保守的一种说法,中国的国家文明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 。
在这四千多年历史当中,中国治国安邦的学术研究也至少走过了四千年,在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当中,治国安邦的学问应当是地位最为尊崇的,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学问 。
人之际通古今之便,其治国安邦的理念无一例外的构成了他们思想体系的主要脉络,从来都是一种人文精神,也从来都是经世济用的正道 。
中国丰富多彩的治国理念,中华民族的治国实践和政治智慧,实在是一种巨大的宝藏 。
从中国历史来看,凡是和的时代,都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代 。
三、科学认识国学价值从现有资料看,梁启超应为20 世纪“国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
作为“西风东渐”的应对物,国学是一个与西学相对的概念 。
国学最基本的性质,是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主体研究方法,是形成于中国本土的传统研究方法 。
20世纪前期的国学,既具有传承中国固有学术文化薪火的性质,又显示出强固本体,吸纳体,拓宽屋宇,再臻新境的开放性特点 。
20 世纪40 年代以后,“国学”一词渐不流行 。
国学的研究工作,固然从未中断,且不无拓展与深入,但总的态势不够张...
学习国学有什么现实意义?国学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你可以去看看国学大师翟鸿燊老是的讲座_国学启蒙课教学试步0、关于国学和国学启蒙1、国学的范围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自序: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 。
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 。
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 。
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 。
他先是列了100多部书,后经要求删了又删,说下面这些书就不能省了:《书目答问》《法华经》《左传》《中国人名大辞典》《阿弥陀经》《文选》《九种纪事本末》《坛经》《乐府诗集》《中国哲学史大纲》《宋元学案》《全唐诗》《老子》《明儒学案》《宋诗钞》《四书》《王临川集》《宋六十家词》《墨子间诂》《朱子年谱》《元曲选一百种》《荀子集注》《王文成公全书》《宋元戏曲史》《韩非子》《清代学术概论》《缀白裘》《淮南鸿烈集解》《章实斋年谱》《水浒传》《周礼》《崔东壁遗书》《西游记》《论衡》《新学伪经考》《儒林外史》《佛遗教经》《诗集传》《红楼梦》总而言之,“国学”应该包括中国数千年沿传的优秀文化: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联成语、琴棋书画、民歌民谣以及稍后进口的溶入这条长河中的印度佛教和西方文化 。
2、我所理解的国学启蒙1)让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及其奇妙组合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真正喜欢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
2)引导学生入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大雅之门,乐意并努力自找门路“登堂入室” 。
3)启发引导学生崇拜文化,去浮躁,趋平静 。
4)帮助学生完成早期(十三岁前)文化积淀,以利终身 。
5)尽可能多地培养一些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的“小君子” 。
一、国学启蒙课的意义1、“成匠”与“成名”、 成“家”凡是被称作“家”的,绝大多数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钱三强、钱学森、苏步青、华罗庚、张大千、黄永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能做匠,就算机缘际会,匠中的能工巧匠可能会成名甚至红极一时,但也还是匠 。
匠求技,家求道,庄子借庖丁的嘴说:“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
”说的就是这区别 。
2、国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关于“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
国学中的诸子思想都是有独到之处的哲学思想,它能培养人的人文综合素质 。
素质好的人还怕考试或竞赛?3、国学治本而非治标“不是教你治病的,是告诉你怎么才不生病的 。
”国学启蒙不是教孩子近期考高分的,而是帮助孩子一生站高处的 。
二、国学启蒙课教些什么(每周四课时,每学期安排15周共60课时)一年级:增广贤文 朱子家训 弟子规 三字经 神话寓言典故40则(原文) 幼学琼林 历代诗60首 成语600个 常用字字理30个二年级:名贤集 千字文 龙文鞭影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山海经 训蒙骈句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押韵及平仄常识 常用字字理60个三年级:易经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记 百喻经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笠翁对韵 对联常识 常用字字理90个四年级:鬼谷子 孙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诗词格律常识 字族60组五年级:尚书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史记(本记、世家及列传节选) 资治通鉴(故事原文) 宋后名人传记(原文节选)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字族60组六年级:论衡 梦溪笔谈 徐霞客游记 本草纲目(节选) 人间词话 阅微草堂笔记 聊斋志异 历代赋30篇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三、目前国学启蒙课的基本状况背“孩子们,跟我念!”装装样子,摇头晃脑穿古装之类;装排场,配古乐、百十人齐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