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态度诗词 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诗词 生活态度

表现“悠然闲适的生活态度”的诗句带赏析有哪些?诗句加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五)》陶渊明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

【生活态度诗词 生活态度】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
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3.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 。
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
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 。
“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 。
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过故人庄》孟浩然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
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山居秋瞑》王维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
出处:《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赏析全文: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