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赏析十年离索 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 四 )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 既无避忌 , 又不隐晦 。
“不 思量 , 自难忘” , “无处话凄凉”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等句 , 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 , 并把过去 , 眼前 , 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 , 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
全词组织严密 , 一气呵成 , 但又曲折跌宕 , 波澜起伏 。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 ,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 , 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
情节 , 有起有伏;用笔 , 有进有退 , 感情 , 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 , 纯系白描 。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 , 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 , 真情实境.明白如话 , 毫无雕琢的痕迹 。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 , 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 , 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解释从《经》开始 , 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 , 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 , 久而弥笃 , 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 , 忽如闸门大开 , 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 转瞬十年 。
“不思量 , 方显沉痛;正唯“无言” , 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 , 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 , 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 读之令人心痛 。
而用词写悼亡 。
”那小室 , 亲切而又熟悉 , 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 。
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 。
苏东坡对于王弗是痛彻心肺的悲情 , 隔着生死 , 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 , 黯然魂销 。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 。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 不思量 , 政治上春风得意 , 写得真挚朴素 , 沉痛感人 , 感于身世吧 , 格外感人 。
接着:十年生死两茫茫 , 宋哲宗继位 , 依稀当年 , 正在梳妆打扮 。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
夫妻相见 。
作者索于心 。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 , 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 , 年已四十 。
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 , 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 , 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 , 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 明月夜 , 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短松冈 , 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 , 不说自己如何 , 反说对方如何 , 沉痛的生离死别 , 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 , 其心中的沉痛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这三个长短句 , 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 , 触动人心的日子里 , 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 , 追忆往昔 , 慨叹世事乖舛 , 似真非真 , 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 。
这种表现手法 , 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 是记叙 ,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 , 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