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山的莲花塔的诗词 华山莲花山庄( 七 )


峰顶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 。
华阴名儒王宏撰称松桧峰是南峰之主 。
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宫,是华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庙 。
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 。
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 。
西峰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 。
又因峰巅 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 。
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 。
”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 。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 。
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 。
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 。
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 。
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
特别是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剁去一半前,就象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 。
西峰奇景之一!北峰 北峰海拔1614.9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 。
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 。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 。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 。
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的好地方 。
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 。
中峰 中峰2037.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的一部分,今人将它列为华山主峰之一 。
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 。
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称为玉女峰 。
史志...
去华山一般玩几天啊?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 。
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
”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 。
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
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 。
《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 。
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
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 。
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 。
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 。
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