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华 诗词 锦华装饰( 四 )


以幼鸟期和繁殖期喂给蛋小米 。
并增加新鲜的青绿叶菜、水果供应 , 矿物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砂砾等亦应酌加供应 。
此鸟不甚喜欢水浴 , 但除育雏期外 , 也应备缸供应适量的浴水 。
珍珠鸟畏寒 , 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 , 室温宜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 。
展开
四川成都古代叫什么?已经有人问过 , 也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了 。




成都是西南重镇 ,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三国时为蜀国首都 , 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 , 文化遗存丰富 。
秦汉以来 , 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 , 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 。
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 。
唐代商贸繁荣 , 与扬州齐名 , 称为「扬一益二」[3][4] 。
[编辑] 先秦在夏代纪年早期阶段甚至更早的时期 , 地处成都平原的古蜀国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 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
据记载 , 古蜀国共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五个朝代 , 先后定都於瞿上(今成都市温江区 , 亦有今广汉市之说)、郫邑(今郫县)、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广都(今双流县) 。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4世纪) , 第五世开明王把都城迁至成都 , 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 , 二年成邑 , 三年成都」之典故[5] , 因名成都 , 相沿至今 , 成都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自建城起便未改名称的城市 。
而「广都、新都、成都」合称为「古蜀三都」 。
如今成都平原有很多古蜀国的文化遗迹 , 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鱼凫古城遗址、望丛祠等 , 地处成都市区的金沙遗址则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 。
位於成都市区北校场的成都军区大院内有一处古蜀国遗迹名曰「武担山」 , 相传为第十二世开明王派「五丁力士」由今甘肃省武都县取土为王妃修建的墓冢 。
[编辑] 秦汉富庶的古蜀国是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首先攻取的对象 , 秦惠文王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 , 通过「石牛记」、「美女计」等一系列计策 , 麻痹了第十二世开明王 , 并开辟了由秦入蜀的「石牛道」(即「金牛道」) 。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 秦惠文王借巴、蜀互攻之机 , 派司马错率军沿石牛道入蜀 , 数月之间便攻占蜀地 。
此后 , 秦王三立三废蜀侯 , 终置蜀郡 , 郡治即设於原蜀都成都 。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 , 秦国蜀郡郡守张仪按首都咸阳建制修筑成都城墙;成都据此也成为中国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最长时间城址不变的城市 。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 , 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 , 任内他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
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 , 「水旱从人 , 不知饥馑 , 时无荒年 , 谓之天府」 。
经过数十年经营 , 成都在秦末便取代关中平原获「天府之国」之称 , 而这一美誉一直延续至今 。
汉代的成都 , 经济已相当繁荣 , 织锦业尤其发达 , 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 。
於是朝廷在成都专门设置锦官管理 , 并在成都城西南修筑「锦官城」(亦可简称「锦城」);「锦官城」、「锦城」由此成为成都的别称 。
前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万6千户(约40万人) , 与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一并成为汉朝六大都市 。
汉武帝即位之元年(公元前141年) , 蜀郡太守文党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 。
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 成都人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皆为汉代最有名的文学大家 。
前汉时期 , 全国共分为十三刺史部 , 其中在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置益州刺史部 , 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 范围大致为今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大部、陕西省南部以及湖北省、甘肃省一隅 , 刺史部后迁驻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