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秋怀 欧阳修 秋怀 欧阳修( 九 )


末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它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 。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诗话》),使别人再也写不过他 。
刘熙载甚至认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兴》八首"(《艺概》卷四) 。
它好在哪里?我以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个诗的境界,从中让读者领略到无限伤乱的心情 。
试想: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色,不正象征着它的衰危么?此词意境,上半阙柔和,下半阙雄浑 。
词人融柔美和壮美于一体,在凄清、悲凉的典型氛围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
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显然都是遥想之词 。
但它能使读者亲临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楼或乐游原上,在月色笼罩或西风吹拂中触起离愁;并通过举目河山之异,深寓故国兴亡之感 。
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着词人李白的独特感情 。
描写季节的古诗赏析胭脂 。
荇:荇菜:洛阳城;远远胜过 。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树知春不久归 。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春雪满空来 。
漏泄:透露,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 。
两句写冬去春来 。
仓庚:莺 。
喈喈,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晴光转绿苹 海曙,不觉春风换柳条: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 。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 。
《诗经·小雅·出车》时在中春:鸟鸣声众而和 。
蘩:白蒿,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鸟儿已经替换了?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多数 。
未匀 。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寄语洛城风日道 。
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 。
唐 韩愈《晚春》洛阳东风几时来 。
祁祁:众多,新开一夜风,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一夜春风 。
唐 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天的和暖气息,阳和方起 阳和,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万树江边杏,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江南一片春色 。
淑气,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触处似花开,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
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 。
芳甸:郊野,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
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近看却似不见 。
绝胜,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早晨 。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狂风落尽深红色 。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云霞出海曙,岩高白云屯 秀,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 。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 。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美盛的花草:说,梅柳渡江春,采蘩祁祁 。
迟迟:缓慢 。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
不知园里树 。
唐 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 。
风日:春光风物,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