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风的诗词 描写大风的诗词( 四 )


然后徜徉中庭 , 北上玉堂 , 跻于罗幢 , 经于洞房 , 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
故其风中人 , 状直憯憯惏栗 , 清凉增欷 。
清清冷冷 , 愈病析酲 , 发明耳目 , 宁体便人 。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
”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 , 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 , 塺然起于穷巷之间 , 堀堁扬尘 , 勃郁烦冤 , 冲孔袭门 。
动沙堁 , 吹死灰 , 骇浑浊 , 扬腐余 , 邪薄入瓮牖 , 至于室庐 。
故其风中人 , 状直憞溷鬰邑 , 驱温致湿 , 中心惨怛 , 生病造热 。
中唇为胗 , 得目为篾 , 啖齰嗽获 , 死生不卒 。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
” 秋风起兮白云飞 ,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刘彻《秋风辞》——春风是温暖的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 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 。
“卷帘亭馆酣酣日 , 放杖溪山款款风”(《南溪早春》) ,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两句诗也同样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 。
——春风是柔和的 。
南朝齐时的王俭在其《春诗》(二首之一)中借花摇来状写春风之态:“轻风摇杂花” , 便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之态 。
南朝梁诗人何逊《咏春风》中的两句诗“镜前飘落粉 , 琴上响余声” , 前句从视觉角度着墨 , 写女子对镜用香粉扑脸 , 落下的粉末给春风一吹 , 便纷纷升腾飘起;后句从听觉角度下笔 , 写婉转悠扬的琴声 , 在春风的轻拂之下传送到远处 , 纵然只剩余音 , 也韵声不绝 , 缕缕可闻 。
这样 , 也就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 。
——春风是忙碌的 。
南宋诗人方岳有一首题为《春思》的诗:“春风多可太忙生 , 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 , 才吹小雨又须晴 。
”此诗写春风与花柳一路同行 , 为燕子作泥、蜜蜂酿蜜创造条件 , 又吹来潇潇春雨 , 且即时放晴 。
春风的忙碌 , 从这组传神的动态描写之中可窥见一斑 。
——春风是通人性的 。
“春风知别苦 , 不遣柳条青”(《劳劳亭》) ,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 , 写春风似乎知道人间的离别之苦 , 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 。
在李白的笔下 , 春风多么通人性!“春风一夜吹乡梦 , 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 , 这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诗句 , 写春风善解游子的乡思 , 为之吹送乡梦 , 在这里 , 春风成了多情之人 。
“东风知我欲山行 , 吹断檐间积雨声”(《新城道中二首》之一) ,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这两句诗 , 写春风仿佛知道“我”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而特意吹断了积雨 , 化无情为有情 , 写活了春风 。
宋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取花去 , 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 , 以写人的动作的词“取”、“酬”来写春风 , 使之有情感、通人性 , 与李诗、武诗和王诗异曲同工 , 各尽其妙 。
——春风是神奇的 。
在诗人们的笔下 , 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 , 可裁出柳叶、杏桃 , 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等:“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唐·孟浩然《咏柳》);“春风骋巧如剪刀 , 先裁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东风便试新刀尺 , 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 。
春风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 , 是给自然物带来新生的使者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 写“离离原上草”被野火烧了之后 , 让春风一吹又生长起来 , 既反映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 又显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 。
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春风朝夕起 , 吹绿日日深”(《连州吟》) , 写春风吹得大地绿草越长越盛;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自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 写春风所到之处 , 百草萌生 , 一片新绿 , 生机盎然 , 也都是对春风神奇力量的形象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