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清醒的诗词 清醒的梦魇( 五 )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
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
“却看”就是“回头看” 。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
“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
“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
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
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 。
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
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咏史》【内容】: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 。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求有“影”字的古代经典伤感诗词歌赋 楼主的要求挺高,带“影”字的古典诗词不少,经典却少,而经典中的伤感更是少之又少 。
我想在古诗词查询网一搜“影”,或许会有不少结果,但要得到楼主的结果,可谓要花费不少心思 。
鄙人不才,读书甚少,也只能拿出依稀印象深刻的几句,供楼主斟酌 。
至于解释,我想百度一搜有很多,不必我来黏贴 。
我个人对部分诗句的喜爱从来都是一见钟情 。
不必太在乎意思,而更在乎感觉 。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
——红楼梦之林黛玉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
——陆游《沈园二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另外 纳兰容若的词有很多影,且大都伤感,以下两首《如梦令》中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
——其一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
——其二 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 。
相看好处却无言 。
——《浣溪沙》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