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居士诗词 形容平凡的古诗词( 十 )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
(二)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显著的标志是“以诗为词”,而“以诗为词”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凡能入诗的内容,均可入词 。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
”⑶此说虽不无夸大,但针对宋初词坛实际,他能从题材与内容的开拓上来评价苏轼的创新精神,可谓卓有见地 。
首先,苏轼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 。
众所周知,终赵宋王朝三百年历史,边患不断,爱国精神也就始终贯串两宋文学 。
然则,北宋诗坛虽不乏关心国事之作,而于词坛却绝少反响 。
为此,苏轼这类爱国词章在开拓宋词园地上有重要意义 。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免苍鹰掠地飞 。
回望白云生翠@⑴,归来红叶满征衣 。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
——《祭常山回小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这两篇作品写于同时,无论描绘出猎的场景,抒发豪纵的情致,表达爱国的壮志,乃至用事的手法都极其相似 。
而且词中不伏老的爱国形象,直抒胸臆的气势,似乎较诗更为突出 。
这样,苏轼就在内容上打破了诗词界线,把却敌报国的时代主题引进了词坛 。
在这类词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 。
其中对周瑜形象的刻划,英气勃勃,光采照人,为中国词史上的空前之笔,是苏轼对北宋词坛杰出的贡献 。
显然,这里寄托着作者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
对这首词,近来颇多议论 。
有人以为是一种“失败者的心理”,有人则以为是“一支胜利的凯歌”⑷ 。
我以为这首词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宜用“失败”或“胜利”来简单概括 。
全词咏景、怀古、抒情融汇一气,咏景怀古固是为了抒情,但作者的现实之情,也深深寓于雄壮飞动的如画江山之中和雄姿英发的风流人物身上 。
结处的虚无和沉郁悲壮,掩盖不了通篇热情洋溢、激越健壮的基调 。
上溯范仲淹的《渔家傲》,下视辛稼轩的爱国词章,此词有不容忽视的奠基和枢纽作用 。
其次,以农村田园入词 。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坛就不乏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 。
但囿于诗词分流的偏见,中唐以来的词坛绝少农村词 。
偶有渔父、浣女、莲娃等形象出现,那也是美化了的,缺少泥土缺息 。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中所谓的“渔父”,不过是号称“烟波钓徒”的作者——隐士的自我化身罢了 。
苏轼的《渔父》四首,分别写渔父的“饮、醉、醒、笑”,新意不多,但他的一组农村词《浣溪沙》五首,却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
词中不惟景色宜人:绿阴绵延的村庄,软草平莎的沙路;日照桑麻,水光如泼,风吹蒿艾,香气似薰;庄南村北,qiān@⑵车欢唱,几家煮茧,满村清香 。
而和这雨后清新爽目的农村风光水乳交融的,则是一派喜庆丰收的欢乐景象:“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
人们吃着喷香的新麦,喝着舒心的米酒,有的甚至醉卧黄昏路边了 。
活跃在...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山色空蒙雨亦奇,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苏轼跨越人与物的界线 。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知密州 。
白话译文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