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古诗词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二 )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 。
诗写得巧妙别致 , 深入浅出 , 充满智慧 , 我们读过以后 , 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 又是一首哲理诗 , 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
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 , 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 , 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 。
因此 , 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 , 这是其中的一首 。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 , 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 , 奇峰突起 , 耸入云端 。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 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 。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 会有不同的印象 , 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也就是说 , 只有远离庐山 , 跳出庐山的遮蔽 , 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
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 , 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
位于江西省北部 , 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 , 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 。
这里不仅冈峦环列 , 山峰多达九十余座 , 而且长年云雾缭绕 , 烟雨弥漫 。
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 , 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 。
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咫尺愁风雨 , 匡庐不可登 。
只疑云雾里 , 犹有六朝僧 。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 。
庐山如此神奇莫测 , 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 。
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 , 翻出新的意境 , 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 。
这首诗 , 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 ,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 。
其实 , 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 , 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 , 偃蹇不相亲 。
要识庐山面 , 他年是故人 。
”他很风趣地说 , 第一次见到庐山 , 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 , 今后就得常来常往 。
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
在这里 , 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体认庐山本体 。
你看 , 他从横里看观察 , 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 , 则是座座奇峰 。
无论是从远处望 , 近处看 , 还是高处俯视 , 低处仰观 , 所见景象全然不同 。
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
描写山的整首古诗1、苏轼的《题西林壁》 。
2、原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3、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 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 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
4、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 ,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 , 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
...
鲁酒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庄子 ?肽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
”唐? 陆德明《经典释久》 , 楚宣王召集诸 侯聚会 。
鲁恭公后到且致酒甚薄 。
宣王怒 , 欲辱之 。
恭公不受而返 。
宣王 遂发兵攻鲁 。
梁惠王早欲攻赵 , 但怕楚兵救赵 。
恰值楚国攻鲁 , 惠王遂乘 隙围攻赵国 。
此言攻鲁与围赵二事相连也 。
后因用作牵连得祸的典故 。
也有以鲁酒代薄酒者 。
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酒不可醉 , 齐歌 空复情 。
”唐?杜牧《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 见志》:“宋株聊自守 , 鲁酒怕旁围 。
- 忆珠海的诗词有哪些 珠海 诗词
- 我们的回忆诗词 我们的回忆
- 形容姑娘好看诗词 形容姑娘好看
- 含门庭的诗词 门庭若市的意思
- 形容男孩长大诗词 形容女儿长大的古诗词
- 罗汉诗词 罗汉的诗句
- 江东开头的诗词 者开头的诗词
- 结婚证上的诗词 关于结婚美好的古诗词
- 现代人写的情人节诗词 现代人写的古诗
- 安慰生病的朋友的诗词 女朋友生病了安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