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诗词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 三 )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
【赏析二】《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
“...
望海潮 柳永 赏析翻译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重湖叠巘清嘉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千骑拥高牙 。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
...
分析:柳永《望海潮》,要详细,(手法等)诗词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云树绕堤沙 。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重湖叠巘清嘉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千骑拥高牙 。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词牌简介《望海潮》,词牌名 。
柳永创制 。
始见《乐章集》,入“仙吕调” 。
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 。
亦有于过片二字增一韵者 。
[1]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