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初夏小雨的古诗词 描写初夏的古诗词( 五 )


3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诗文解释】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文赏析】 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 。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 。
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
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
【【【夏】】】 1 《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诗文解释】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 。
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 。
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 。
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 。
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 。
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 。
此情此景 。
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
【诗文赏析】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 。
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 。
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 。
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 。
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 。
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诗文解释】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
【诗文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诗文解释】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
【诗文赏析】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
描写春天与夏天的诗句1、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