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芦苇的诗词 关于芦苇的唯美的诗词
赞美芦苇的诗词有哪些?诗词如下: 先秦:佚名《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
唐代:杜甫《蒹葭》: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
译文: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
今:余亚飞《咏芦苇》: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
唐:白居易《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
译文:风刮着,雪像小米一样落下,芦苇间淅淅索索唐:许浑《江楼夜别》: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
译文:蕙兰秋天露水多,芦苇荡夜里风大 。
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
译文:鹓鸿的背影远去,在鸟鸣声中思念起那片芦苇荡 。
唐:贾岛《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
译文:雨声拍打芦苇的声音,荷花的香气绕灯而来 。
唐:黄滔《别友人》: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
译文:梦里一直挂念着潇湘,思念那片烟水茫茫的芦苇花 。
唐:顾在镕《题光福上方塔》: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 。
译文:夜深更响,惊动了芦苇里的钓翁 。
宋: 曹豳《西河 和王潜斋韵》: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
译文:关河万里寂静无人,明月直射芦苇荡 。
芦苇在古诗中的意象:芦苇在古典诗词中也有其特定意蕴,从《诗经·蒹葭》到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芦苇是最早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植物之一,综观芦苇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大致代表以下几种情怀:悲秋伤怀:人生如四季,秋就好比人生的中年,它成熟浑厚,走过青年 、迈向老年。
中国人称年岁为春秋,比起生长期的春 、以肃杀为心的金秋以其丰厚、深广给人带来更为细腻的生命体验,所以,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人们用通过有季节特征的客观物象获得直观的时光感知成熟往往伴随着衰颓,生物在秋季成熟,也在秋季凋零,草叶黄,西风劲,萧瑟一片。
而芦苇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着自然的感召力,青青的苇叶变得苍黄不堪,苇叶上夏季的晨露也在此刻凝结为白霜,只有蓬松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出几分诗意 。
漂泊无依:中国古代讲究安土重迁 、背井离乡、羁旅远游向来是规避灾难性事件的最后选择,远游的人们或迫于生计,或迫于战乱、王命,被动接受这一漂泊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代的远游者却很难达到心灵的放逐,出于无奈,他们在异乡漂泊,难以在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中达到通脱 。
故乡是人生旅程的起点、终点,异乡终究是驿站,在心灵的羁绊中,求索而终至无解。
因此,这类诗词中往往弥漫着孤独、迷茫的情绪。
漫长的羁旅生涯中,芦苇这种随处可见的湿生禾草容易让人想起家乡的苇丛。
而秋日素色蓬松的芦花犹如内心的惨淡迷茫,伫立江边,对仕途的茫然未知 、 对家乡的绵绵思念,随滔滔江水流向遥不可知的远方,江水苍天 。
闲情隐逸:闲情是何时成形的?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扪虱清谈的名士将边缘化的风花雪月、琴棋书画演化为具有超越意味的审美文化。
而究其思想根源大约可追溯至道家的"无为"和儒家的"游于艺",它是中国古代士大夫调节处与出的一种方式。
它强调的心灵与艺术的关系,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因闲发情 、以情寄闲,而将个体人格与精神气质放到山林田渚中张扬的隐逸文化显然是自然与心灵发生关系的典型代表。
闲情隐逸成为士子带有皈依色彩的精神故乡,而在这类诗词中总能见到芦苇的身影 。
赞颂芦苇的诗句,急用吖,越快越好! 岸边的芦苇我坐在夜的秋千上 风 轻轻吻过幽幽的竹林 半轮弯月悬在天空 月色如水 半卷青光 睡在黛色的帘幕上 醉醒时分,我又往何处去 二 以喜剧开场,以悲剧谢幕 虚无飘渺 如微风携走的轻纱 如流水卷走的花瓣 如岁月带走的泪珠 三 爱智慧 这是怎样的爱 无限的思绪 凝结成永恒的缭绕 举杯问青天 几时才能邀得明月? 四 痛苦的 是哲人 快乐的 是猪 无数的中间者 为那淡淡的问语“我是谁” 跌跌撞撞的融入了苦难的 寻觅之路 空气聚成了铁 头破血流 却依旧无悔
- 间字开头的诗词 jian字开头的诗词
- 关于诗词的手抄报插图 手抄报关于读书的插图
- 形容爱情变的冷漠 诗词 形容爱情的诗词
- 汉中绿茶诗词 汉中绿茶
- 古诗词 钗头凤的格律是怎样的 钗头凤词牌格律
- 描写尺子的诗词 描写尺子的句子
- 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句古诗词 赞美黄河长江的古诗词
- 月亮在古诗词中有什么含义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 形容沈阳的诗词 描写沈阳现代诗词
- 佛缘的诗词 佛缘重的人有啥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