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雨后诗词阅读答案 饮湖上初晴雨后( 三 )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
嘉佑二年(1057)进土,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
神宗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后量移诸州 。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
知制诰 。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 。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
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 。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
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本信息 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 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编辑本段作品注解 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
②方好——正显得美 。
③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
编辑本段作品大意 解释1: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