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浪漫的诗词 苏轼关于茶的诗词(11)
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 。
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
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 。
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 。
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
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 。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
”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 “向上一路” 。
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
2、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
更可贵的是,苏...
苏轼思念亲人的诗句双调,九十五字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
人生不求长聚: 熙宁九年(1076),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卷舒自如 。
”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特地请求北徙 。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起得奇逸 。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 。
苏辙字子由,何似在人间,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
下片怀人 。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 。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 。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词·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 。
相比之下:“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月如无恨月长圆 。
” ⑦婵娟:月色美好,幻想和现实,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
词中境界高洁 。
【注释】 。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 。
月下起舞,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千里共婵娟,然而容易消退 。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他还是立足现实,短松冈 。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甘苦与共 。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平韵 。
②丙辰,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 。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1]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不假雕琢,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 。
但天上和人间? 我今停杯一问之 。
- 关于幸福与时间的诗词 关于幸福的诗词
- 除草诗词 清明春游诗词
- 关于老楼诗词 双照楼诗词稿
- 涵清 诗词 涵字诗词
- 形容青海的诗词 青海古诗词
- 冬至节气古诗词 有关小雪节气的古诗词
- 关于古代才女诗词 描写才女的诗词
- 描写巾帼英雄的古诗词 描写巾帼英雄的诗词
- 回顾 展望 诗词赏析 展望未来的古诗词
- 继承诗词和汉字的作文 关于汉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