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扬州汪家小院的诗词 描写扬州的诗词( 四 )


诗人借用两个典故,状难写之景于目前,把那种绚烂多彩、让人陶醉的景色,宛如一幅画卷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
出处:唐?王勃《仲春郊外》大雨刚刚过去,天空格外晴朗,万物清新 。
座落在翠绿丛中的庭院,更加整洁、明亮,一尘不染,更听不见喧哗嘈杂之声 。
恬静、幽深的环境,如世外桃源,流露出诗人对浑浊现实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爱慕之情 。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
出处:唐?王维《桃源行》 松林中的房屋,静静地沐浴着明月的清辉 。
太阳拨云而出,鸡犬在晨曦中喧闹 。
诗人用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悠然 。
狭径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
翠羽戏兰苕,赬鳞动荷柄 出处: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弯曲的园中小径旁,春花即将凋尽,空荡荡的庭院里,已被我用竹帚打扫得干干净净 。
翡翠鸟在兰花上欢啼嬉戏,金鲤鱼在池中荷花边翻腾游动 。
诗句充分表现出春夏交替时期的景致,精巧细腻,生动活泼 。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
出处:唐?杜甫《堂成》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 。
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
草堂修在桤林深处,桤林茂密透不进强烈的阳光,仿佛漠漠轻烟笼罩着,连风吹叶子,露水滴树梢都能听到 。
草堂的落成,使乌鸦带领小鸟翔集,让燕子也来筑巢 。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 。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
出处:唐?耿湋《夜寻卢处士》 夜空晴朗,浩月当空,四周万籁俱寂,紧闭的屋门对着寒冷的池塘 。
苍翠的竹林掩映着茅舍,秋风吹得庭院中的石床冰冷 。
诗句渲染了卢处士庭院的幽雅、宁静和略带寒凉的气氛,为抒发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对才智之士无用武之地的怨恨做了铺垫 。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
出处:唐?戎昱《长安秋夕》 时世混浊,家中无人来寻访,院门紧紧地关闭着,院落之中野草丛生 。
满院秋草丛生曲折暗示主人不愿料理庭院的心境 。
诗句充分反映出了主人公孤单、寂寞和宦途受挫后的惆怅 。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
出处:唐?白居易《司马宅》 绿芜:绿草 。
合:长满 。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宽广的庭院中,几乎青苔铺地,桃花都不见了,菜花正在开放 。
种桃的道士去哪里了?前度看花的刘郎现在又回来了 。
用比喻的方法寓示了作者的政敌或死或失势,而作者以不屈的形象再度回到朝廷上 。
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时歌舞楼 。
四十年来车马绝,古槐深巷暮蝉愁 。
出处:唐?张籍《法雄寺东楼》 昔日名将郭子仪去世已多时,他住过的宅院四十年后化作了寺庙 。
内中歌台舞榭尚存,但已是古槐幽深、车马断绝,人烟稀少了 。
在茫茫的暮色中不时传来哀伤的蝉鸣 。
诗人落笔于郭子仪的旧宅悲凉景色,抒发了对平叛复国名将的无限敬仰之情 。
关于写扬州的古诗词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