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自己的最高境界

修炼自己的最高境界
文章图片

人生是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们一路朝圣而去 。
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世间的万般道理,都蕴藏在人的内心 。
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内心的指引 。
心若光明,一切皆光明 。
人生是一场自我修炼的过程,其中最难得的,不在其它,而在修心 。
想要解脱烦恼,就需要学会不断修心 。
01
修一颗仁善之心
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
人活一世,立身的根本乃是持有仁善之心,择善而行 。
北宋时期的苏轼,虽三番五次被贬,但他从未心生不满,一直以仁善之心待人 。
当年,他到江苏宜兴,被秀美的山川、丰饶的物产、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便萌生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强烈愿望 。
朋友便推荐了一处价值五百贯的房舍 。
苏轼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将房屋买下,准备挑选一个吉日,接家人过来同住 。
一日傍晚,苏轼散步经过一个村子,听到有位老妇哭得十分凄惨,担心其遇到难事,便上门询问 。
原来,老妇原有一套祖传的房屋,因儿子嗜赌成性,将房屋变卖,用来还债 。如今,只能寄居在破败的村屋里,悲叹人生无望 。
苏轼听后非常难过,便前往查看是何处的房屋 。
意外的是,老妇祖传的房屋,正是苏轼花五百贯购买的房子 。
苏轼当即安慰老妇:“老人家,您不用伤心,这房子是我买下的,现在我将它还给您 。”
说罢,苏轼叫人取来房契,在老妇面前将它烧毁,并喊来老妇的儿子,嘱咐他将母亲接回家中居住,不必归还五百贯钱,只要他做正经营生,好好侍奉母亲便可 。
苏轼的仁善之心,成全了老妇,也保全了老妇一家的体面 。
南宋理学家胡宏说:“人而不仁,则道义息” 。
意思是,一个人若没有仁善之心,那么也就没什么道义可言了 。
一个没有仁善,不讲道义的人,做人做事就会没有底线,视他人的利益于不顾,一心只为自己的私利 。
拥有仁善之心的人,胸怀大爱,更能推己及人 。
他们懂得关怀他人,体察他人的难处;懂得谅解他人,同情他人的困境;懂得体恤他人,明白他人的苦楚,这是为人的修养,更是持身的福气 。
生而为人,修心养性,择善而从,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天必佑之 。
修炼自己的最高境界
文章图片

02
修一颗坚韧之心
孟子说过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