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人世间不完美,但温暖是底色( 二 )


在演员到位之前,为了让观众能一眼“梦回”那个年代,剧组下了大功夫 。李路的创作观念是“能在外景完成的不在内景完成,能找到实景的不去搭景”,于是,他放弃更节约成本和可控的搭景,带着整班人马来到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东北拍摄 。他们剧组有一个1万多平方米的棚,专门用来装服装和道具,里面有很多征集来的旧物件,一些窗户、门和地板是从待拆迁的棚户区买回来的,“每一件道具、每一件服装都要讲故事,都要参与表演” 。绿皮火车、大众澡堂、粮票邮票,连挂历显示的是哪一年都不能出错 。“一定要真实,像墙皮做了脱落感、风霜感,报纸也要烟熏过,还买了很多插曲,非常贵,但都是时代的印记 。”正是这些“毛茸茸的生活质感”,一点点还原出了中国人这50年吃穿用度的细节 。
如今说起其中过程,一句话可以总结,但真正做起来“非常不容易”,戏里跨越50年,戏外拍了176天,在东北寒冷潮湿的棚里,李路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半年间这个“可爱的胖子”瘦了20多斤,身体透支,拍完就大病了一场 。作为导演和总制片人,李路要坚持的事情非常多,“能坚持下来呈现给观众的,还没有被削减锋芒、符合自己审美、言之有物的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 。
我比蔡晓光苦多了
《人世间》展现了一大批时代群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多能在剧中人身上找到共鸣 。拍摄时,大家跟李路开玩笑:“你就是蔡晓光吧!”
剧中的蔡晓光,苦等周家女儿周蓉20余年,即便她早已结婚生子,依然默默守护左右 。善良、专一、热情、情商高……网友说他是“人间理想” 。特别是他出身优越,有学识有才情,后来又成为一名导演,看起来和李路的经历确实有些相似 。扮演他的演员王阳也有同感,“导演特别睿智、通透,也很会整合资源,情商非常高,所以我经常在现场说‘蔡晓光就是你,我从你身上能借鉴到很多 。”
不过,在李路看来,大家说像主要是因为他后来成了导演,“但我肯定不是蔡晓光 。我小时候非常苦,可不是那样见山开山、遇水搭桥的干部子弟,在成长中,我比他野蛮一点 。”李路出生在高知家庭,父母于1962年从南京考到上海,读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远离家乡分配到吉林工作 。“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新闻事业 。那时候,父母从南方分到东北,我也随着大人到苞米地里,跑一天都出不去,吃的苦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李路说 。
李路出生在吉林,在那儿长大,也在那儿读书,中间曾回到南京,但没两年又回到东北,父母在东北25年,他也在东北生活了近20年 。“我父母刚到东北,第一个住所就叫五间房,一家一户一间,公共卫生间都是在室外的,是有小说中光字片的经历印迹的 。”所以,《人世间》每个角色身上都有他或亲朋好友的影子,“我舅舅是南京的知青,学习非常棒,后来到内蒙古插队 。我的大舅舅是军工厂厂长,所以小说里写周秉义去军工厂,我是有记忆的 。我的亲弟弟和周秉坤一样,在锅炉厂干了很多年,后来自己学习考上主持人 。所以,虽然父母和我本人不算是工人阶层,但身边很多亲人朋友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