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七 )


走出三国的情感篇章,去读读一些人也还是不错的 。这也是《三国演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的原因 。每个人特点鲜明,总是令我这种三国迷再三回味 。
先说说诸葛亮吧,作为一个时常羽扇纶巾笑谈间的智者 。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许杀气与莽撞 。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摆空城计的沉稳 。正如他的名号卧龙一般,虽是卧榻之龙,但毕竟是龙 。他与蜀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智慧与谋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壮坚实的木头撑起了蜀国与魏吴两国相抗衡的蓝天白云 。但伴随着刘备的死去,众多蜀国名将的生老病死 。诸葛亮在偌大的蜀国显得有些孤掌难鸣,蜀国好像诸葛亮的白发一样,显得不再有生机 。终于,伴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在阿斗的欢笑声中退出历史的舞台 。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也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看点 。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 。否则何以一统北方,举魏国之力与吴蜀开战 。尽管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个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鉴 。作为军事家,曹操在三国里面或许不如诸葛亮,周瑜等人 。但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却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一方面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文武全才 。从曹操的诗中,到处都是他的理想与抱负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仑,这两人的经历真的有点相似 。起初出身并不优越,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最后陨落天际 。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去赏 。虽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样,但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段历史 。它里面有着人间最真实的东西 。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满腹离骚,忠肝义胆者的死心塌地,奸恶小人的长于应变 。还有许多东西,是几行字能表达的清的,回到书中,或许你还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
使我明白了:智慧于成功相结合 。
《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
一千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的豪情志士对三国风云津津乐道 。不知道有多少的智者谋士把三国中的计策视为经典 。一本《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争雄的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令后来者爱不释手 。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后所散发出的无限魅力 。三国的历史就好比是一块璞玉,而罗贯中用文学的方式将它细细雕琢成一部经典 。
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是喜欢里面战斗的激烈场面 。除此之外,再也无法对三国有一点更多的理解 。时隔几个春秋,当我再次从书柜中拿出这本曾给过我无限憧憬的书时,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腾了起来 。就和我当初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只不过岁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儿时空荡荡,而是多了些对历史的感慨和社会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