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 "糊涂" 半世 "仙"

半生 "糊涂" 半世 "仙"
文章图片

俺家老祖先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人尽皆知 。却好象都是说起来好,琢磨起来难,历行的人不多,俺也如此 。
岁数大了,听到的“糊涂”声却多了 。“这事整糊涂了““这人看糊涂了”之类的概叹不时耳闻 。
便不由认真琢磨了一下,到底何为看懂、看透?何为“糊涂"与不“糊涂“?
半生 "糊涂" 半世 "仙"
文章图片

在宁夏时,曾去甘南拉卜楞寺,与一高僧有过一段对话 。
我问:人人言“情”,情乃身内之物还是身外之物?僧答:情蕴心中,身内身外源于一心,无须分清 。
我问:人非所喜,事非所愿,情非所属,世间怎有诸多遗憾?僧答:世事婆娑,婆娑即遗憾 。
我问:身单乃乐,心单乃苦,皆命之所属?僧答:缘,即残缺而孤单 。孤单是常缘,珍惜即福缘 。
我问:心之快乐,如何常驻?僧答:参透情乐,珍重情缘,无为情累,无欲乃静 。
我问: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僧答:无智即睿智,无糊涂即无快乐  !
“无智即睿智,无糊涂即无快乐!“一一我醍醐灌顶,顿感自已浅薄之至!
才更深切地知道,“难得糊涂”,真真是字字金言!
半生 "糊涂" 半世 "仙"
文章图片

想想也是,仅那“难得糊涂"四字,其出处便已是睿智到妙如天赐 。
郑板桥借宿在一自称“糊涂老人"的'家中,见一特大砚台,石质细腻精美,便知乃世间极品 。
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郑板桥便依老人自号,题下了“难得糊涂”四字 。
见还有空间,便请老人题一跋语,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 。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 。”落款的方印却是:“乡试第一,省试第二,殿试第三 。”
郑板桥大惊,知是遇到了情操高洁的隐士高官 。
半生 "糊涂" 半世 "仙"
文章图片

见砚台仍有空白,便提笔再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
老人大赞 。因它说出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做一个不糊涂的聪明人难,而聪明人做到“糊涂“更难 。
郑板桥平生只画三样东西: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 。
兰之圣洁,竹之气节,石之坚韧,无不深含着“难得糊涂”后的大智慧、大圣洁 。
想起小时候,小朋友之间,哪有什么明白与糊涂,没好没坏,全无对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