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怒怼新华网“娘炮论”,这一次,我挺人

人民日报怒怼新华网“娘炮论”,这一次,我挺人
文章图片

文 | 鱼饼
最近,小妹的朋友圈里刮起了一阵diss小鲜肉的画风,甚至包括新华网等一些官媒在内竟然将他们痛批为“娘炮” 。
当然,这并不是让小妹愤怒的原因,让小妹真正愤怒的是这种片面的观点居然还受到了一批人的追捧,对于在现在这样多元开放的年代,我想“娘炮”并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人们病态的思想,所谓“阳刚”,实则是狭隘的想法,实则让人恶心!
1
昨晚,“新华网”微博发布一篇非常“扯”的文章,让人惊掉下巴 。
(上下滑动查看)
文章中心思想就是:“娘炮”之风当休矣 。
看到这篇文章,真心觉得槽点满满 。
最近关于“娘炮”误国的言论层出不穷,“小鲜肉”们则成为了众矢之的 。
但作为官方媒体,如此态度,也是让人匪夷所思 。
“娘炮”一词,本就属于歧视性词语,即是羞辱男性,同时也是瞧不起女性,这样充满歧视感的态度,本就欠妥 。
同时新华网也一直在偷换概念,它把外形审美的精致化定义为“娘炮”,去试图打压所谓的不一样的人 。

新华网曾在原文中这样形容到: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
这也是部分大众和新华网的共同观点 。
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娘炮”的打扮会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1、精致的妆容,在意外表 。
2、长相柔美秀气 。
3、爱撒娇,爱卖萌,爱和人打成一片并展现自己的柔软 。
如果把具备这些特征的人,统统算作“娘”的话 。
那么历史上的美学标准,在如今可能都要被打上“娘”的标签 。
在秦时,男性已经开始注重打扮,秦代复杂多样的束发礼仪,单一个束发方式,就可以让人轻易区分身份和等级;
而在汉代,贵族则是开始涂脂抹粉,《汉书》曾记载:"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代、傅脂粉 。"
再到后来,多美男的魏晋,涂脂抹粉是标配,甚至熏香开始流行 。
 
这时的男性审美,与现今"小鲜肉"的审美观点非常相近;
到了南北朝时期,男性爱美达到极致,不仅说话更温雅阴柔,还以细腰为美,如著名的典故"沈约瘦腰";
......
更何况如今有越来越多精致的“猪猪男孩” 。
曾经看过两份调查 。根据超5万人参与的消费调查与京东全平台的消费数据显示 。
中国男性花钱最多的10大商品中,男装超过了生活电器排名第一 。
而面膜、面霜等个人护理品也超过了被定义为“男人味”的运动产品,排列第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