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二 )


富含硫酸盐的强还原环境,特别是沉积腐泥型有机质的强还原环境,对产甲烷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机质不易分解出H2和CO2,使生物成因气不能大量生成 。在陆相环境中,由于淡水湖泊盐度低,缺少硫酸盐类矿物,腐殖型和混合型有机质易被分解成H2和CO2,并有利于甲烷菌繁殖 。甲烷在靠近地表不深的地带即可形成,但由于埋深太浅,大部分被散失或氧化,不易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成因气藏 。在低气温的极地和深海,浅层形成的烃气可与水结合形成固态气-水合物 。在半咸水和咸水湖,尤其是碱性咸水湖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直到埋藏一定深度后,有机质才大量分解并使产甲烷菌大量繁殖,合成的甲烷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聚集成较大规模的气藏 。因此,富含腐殖型和混合型有机质的浅海和海陆交互相带,寒冷的极地和深海以及大陆干旱-半干旱的咸水湖泊都是生物成因气形成的有利沉积环境 。
有利于生物气形成的因素可大致归纳为:①有丰富的有机质;②严格的缺氧、缺硫酸盐环境;③pH值以接近中性为宜;④温度在35~42℃为最佳 。pH值低于60或高于80,甲烷菌生长和甲烷气产率都会有明显减少;甚至会使甲烷菌中毒,发酵停滞 。即使发酵好了 , 也可能缺CO2;pH值接近80时,CO2溶解度趋近于0,也不能生成CH4 。虽然有资料表明,产甲烷细菌可以在温度高于100℃时仍能成活 , 但模拟实验显示,适合甲烷菌大量繁殖并生成甲烷的温度一般低于75℃ 。在低于75℃的条件下,甲烷的产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主生气带在25~65℃之间(关德师和戚厚发等,1997) 。根据发酵的温度,可分低温发酵(<28℃),中温发酵(28-42℃)和高温发酵(>42℃);一般高温发酵具有较高的甲烷产率,因为高温发酵不仅能使有机质较快地转化生成甲烷(或许包含有低温热解的因素) , 而且有新的甲烷细菌群体出现 , 产酸和产氢菌类型也有较大改善 。
生物成因气化学组成 , 除个别含N2较多的天然气外,CH4含量一般大于98%,有的甚至在99%以上 。重烃含量低 , 一般少于02%,个别可达1%~2% 。C1/C+2(干燥系数)一般在数百以上到数千不等 , 为典型的干气 。重烃含量一般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已被深海钻探计划提交的研究成果所证实 。一般认为重烃含量在2%以上者大多有热成因气掺和 。
图5-27 富含有机质的敞开海沉积物中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生化环境剖面图(据Rice&Claypool,1981)
生物成因气的δ13C1值一般为-85‰~-60‰(亦有以-55‰或-58‰为上限者)之间,最低可为-90‰ 。若有深部热成因气的加入,δ13C1值可升高达-50‰~-45‰ 。腐殖母质的生物成因气其δ13C值约为-80‰~58‰ 。有机质进入沉积域后,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一直到合成甲烷气的过程,实际上都是12C富集的过程 。故生物成因气中甲烷的13C含量很低,因而δ13C1值的负值大 。生物成因气的δ13C1值随埋藏深度的增加会有所升高 。这不仅与少量低温热解成因气的形成有关,也与深部热解成因气的向上运移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