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妆粉饼是什么 粉饼小诀窍是什么( 四 )


到了清末,慈禧发明了“加味香肥皂”,这才正式提出“洗面奶”的理念 。
前戏结束,重点来了,古代女子美容,主要是以化妆为主,所以在化妆品的抉择上,显然就开放许多 。
底妆
现代女生化底妆,讲究水、乳、精华、眼霜、面霜、妆前乳、隔离、粉底、遮瑕等等一系列操作之后 , 最后再用散粉定妆 。
我们看看古代女子的底妆步骤 , 简单明了,直接跳到最后一步:敷粉 。
1铅粉
所谓“一百遮百丑”,古人对于白的追求 , 有些过分,过分到有些变态而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铅粉敷面 。
早在商朝时期,为了让自己的皮肤看起来白皙又细腻 , 人们就直接将铅粉涂抹在面部,而且是当时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神农百草经》也有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 。
要知道,铅含剧毒 , 对皮肤伤害很大,基本上涂个十多年脸就不能见人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诗歌中总是在感慨美貌易逝了 。
2米粉
其实早在铅粉之前 , 人们还是有相对安全的底妆用品,那就是米粉 。
据《说文解字》记载:“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 。”由此也可推测 , 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 。
《齐民要术》中还详细记载了米粉制作方法,米的选用有讲究,要用梁米或粟米,而且不是磨成细粉后直接用,还要经过加工 , 浸泡在冷水中发酵腐烂 , 然后清洗沥干 , 再暴晒,最后才能用来敷面 。
不过米粉的附着性不好,一动就容易掉 , 而且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 , 用大米来敷脸实在暴殄天物,所以很快就被后来的铅粉淘汰了 。
当然,铅粉用久了人们自然也会发觉其毒性,但你以为古人会为了健康放弃变白变美?看看唐朝权德舆在《玉台体》中怎么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
铅华也就是铅粉 , 古人对于美的追求丝毫不亚于现代人,更有甚者直接将砒霜敷在脸上,让皮肤呈现一种光泽感,妥妥的用生命在美白 。
彩妆
古代的彩妆也没有现代这么精细,简单可概括为三大类:腮红、眉毛、口红 。
1腮红
腮红在古代也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
关于胭脂怎么来的,从其名字上我们也能探究一二 。有说“燕脂”,是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也有说“焉支”,是因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 。总之就不是中原自产的,不过后来胭脂在中原的的普及程度大家应该也略有耳闻 。
唐朝时期尤为风靡,据传杨贵妃因为涂抹脂粉,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 。“红妆”也是因唐朝胭脂妆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