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就是生活在被声音包围的自然界中,它们利用声音寻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 。因此,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 。意大利人斯帕兰赞尼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堵塞蝙蝠的双耳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 。面对这些事实,帕兰赞尼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 。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 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 。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 。但是这对于早期雷达和声纳的发明已经不能有所帮助了 。
另一个事例是人们对于昆虫行为为时过晚的研究 。在利奥那多·达·芬奇研究鸟类飞行造出第一个飞行器400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 , 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 。由于不断改进,30年后人们的飞机不论在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上都超过了鸟类,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 。但是在继续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设计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 。当飞机飞行时,机翼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 , 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飞机坠落,许多试飞的飞行员因而丧生 。飞机设计师们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颤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 。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经过长期的进化,昆虫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 。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称翅痣 。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 。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 。假如设计师们先向昆虫学习翼眼的功用,获得有益于解决颤振的设计思想 , 就可似避免长期的探索和人员的牺牲了 。面对蜻蜓翅膀的翼眼,飞机设计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以上这三个事例发人深省 , 也使人们受到了很大启发 。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各种生物已在大自然中生活了亿万年,在它们为生存而斗争的长期进化中,获得了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能力 。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极其精确和完善的机制,使它们具备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生物界具有许多卓有成效的本领 。如体内的生物合成、能量转换、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对外界的识别、导航、定向计算和综合等,显示出许多机器所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 。生物的小巧、灵敏、快速、高效、可靠和抗干扰性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
- 患有心肌炎的注意事项
- 空调pmv模式怎么用
- 揉中脘50-100次
- 接新房时的注意事项
- 电脑键盘不能用鼠标可以打字吗?
- 使用org.apache.commons.mail或javax.mail发送外部邮件失败
- 鸡蛋糕热量高不高
- pc材质和塑料一样吗?
- 早晚洗脸改善毛孔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