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主张什么( 七 )


3)所谓法,指法律和规章制度,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绩效评估,说话算数 。商鞅同学刚开始变法的时候,担心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 就在南城竖起一个大木头 , 然后公告天下: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城 , 赏10金 。开始时 , 人们奔走相告 , 议论纷纷,不知道这个家伙要干嘛,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后来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50金 。人们更是疑惑而又奇怪了,更认为是个骗局 。后来人们怂恿一个愚汉去搬这个木头,当他把木头搬到北城的时候,商鞅果然给了他50金 。举国为之轰动,人们相信商鞅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了 。借着这个信任,商鞅开始了他的变法事业 。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1儒家的“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2儒家的“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3儒家的“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义: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