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五 )


首先是技术标准问题 。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 , 关系着物联网物品间的沟通 。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
其次是安全的问题 。物联网中的物品间联系更紧密,物品和人也连接起来 , 使得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 , 数据泄密也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如何实现大量的数据及用户隐私的保护,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
第三,协议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 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 , 协议类别五花八门 , C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 。
第四 , 终端问题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各异议,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的一大挑战 。
第五,地址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 , 就需要一个地址 。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 。IPv4 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兼容性问题 。
第六,费用问题 。目前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较高,若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花费自然不少 ,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考虑 。
第七,规模化问题 。规模化是运营商业绩的重要指标,终端的价格、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地用户规模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规模化是具有待商讨的问题 。
第八,商业模式问题 。物联网在商业应用方面的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明朗,商业模式问题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
第九 , 产业链问题 。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单体形式存在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大难点必须解决: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物品的监控和追踪 。
实现物联网,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等存储体,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设备和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 , 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已有的事实均证明 , 在现阶段,物联网的技术效率并没有转化为规模的经济效率,目前的所谓物联网应用也没有一个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 。例如,智能抄表系统能将电表的读数通过商用无线系统(如GSM短消息)传递到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但电力系统仍没有规模使用这类技术,原因在于这类技术没有经济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