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反应装甲防御原理是什么( 四 )


通过各种技术途径,提高武器毁甲效能
威力不足是目前大部分反坦克武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各国在研究下一代反坦克武器时都十分重视通过各种技术途径,改进或完善战斗部设计,提高其摧毁各种不同装甲的效能 。爆炸式反应装甲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串联式空心装药战斗部的发展 。不但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将普遍采用串联式战斗部 , 而且不少反坦克火箭筒也将采用 。与此同时,发展相对地落后于空心装药战斗部的超高速穿甲技术近年来也得到显著发展 。不但大口径火炮已普遍采用尾翼稳定式超高速穿甲弹, 而且中、小口径武器也越来越广泛地配用了新式穿甲弹 。一些新式反坦克导弹则综合利用了炮弹的高速飞行和导弹的制导精确的优点,采取超高速穿甲的方式,从而精简了制导系统,提高了作战效能 。爆炸成形战斗部技术的迅速发展 , 将有力地推进攻顶装甲武器的发展 。
增大武器作用距离,扩大武器使用范围
为适应纵深打击的需要,许多新式反坦克武器明显增大了射程 。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从4,000 米增至5,000 米, 有的达到7,000 ~10,000 。新一代155 毫米精确制导炮弹射程增至22~29公里, 正在研究中的203 毫米炮弹(AIFS)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和红外/ 毫米波寻的器 , 最大射程预期达到70公里 。
与此同时,为适应城市巷战的特殊需要 ,  步兵轻便型反装甲武器则希望进一步缩小射程,近程和超近程武器正引起更大重视 。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SRAW近程反坦克武器最小射程17米,法国陆军提出的超近程反坦克武器最小射程15米, 大体相当于城市街道的宽度 , 便于居民地巷战时使用 。一些反坦克导弹还将配用多种不同功能的战斗部或发射装置,便于改装成空- 地、地- 空、空- 空导弹 , 攻击坦克以外的其它各种轻型战术目标 。
改变传统习惯,攻击方式趋于立体化
长期以来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争斗采取正面较量的方式,结果导致坦克前装甲不断加厚与反坦克武器口径不断增大 。以瑞典“比尔”(Bill)RBS56导弹为代表,许多新式反坦克武器开始采取攻顶装甲的方式,坦克顶部装甲薄弱 , 并且将近60% 的面积很难挂装爆炸装甲,因此改用攻顶装甲方式可获得更好的毁歼效果 。目前不但在新式反坦克导弹的设计中广泛采用,而且在一些射程仅数百米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中也已开始采用 。与此同时,各种野战火炮和迫击炮发射的精确制导反坦克炮弹也普遍采用了攻顶装甲的方式 。大部分身管火炮和多管火箭发射的布雷弹 ,  则主要用于破坏坦克底部装甲或履带等行动装置,随着攻顶装甲和攻底装甲武器的大量出现 , 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争斗将进一步向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