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修建了哪里的大运河( 五 )


关中平原各关隘
[编辑本段]
长安所在处的渭河平原区之所以被称为关中,因为东有潼关 , 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 , 故称关中 。
〖潼关〗
潼关为四关之首,为战国时秦人所建 。北临黄河,甫靠大山,东西百余里,开路于断裂的山石缝中,“车不容方轨 , 马不得并骑”,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险 , 本名函谷关,东汉后才改名为潼关 。战国时期,六国屡屡合纵西向攻秦 , 但亦只落得屡屡饮恨于函谷的凄惨下场 。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
就是这险峻的兵家必争之地,令长安稳如泰山,避过关外的烽火战乱 。
〖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 , 层峦叠嶂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
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年),宋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将吴即收拾残兵,屯据和尚原,刚立好栅寨 , 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劝吴移屯汉
历史上提到的陕中平原在哪里?
历史上提到的应该是关中平原 , 就是现在的渭河平原一带 。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 。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等)之间 。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3~800米 , 东西长约350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雅称“秦中”之说 。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示范区 。东西长约35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 , 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
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关键主体部分 。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
关中平原,中国的哪些地方称为关中平原
陕西 西安、咸阳所在的渭河冲积平原就是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
关中平原是什么形成的?
关中平原简介
又名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 。系地堑式构造平原 。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 。西起宝鸡 , 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长约300公里 。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形似“新月”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 。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