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二 )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 。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 。复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 。形成RNA引物 。
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 , 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 , 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 。
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 。
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
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 。
DNA有极性,5'磷酸,3'羟基DNA分子就是由3'-5'磷酸二脂键连在一起的
具体点说,DNA每增加一个核苷酸,是前一个分子的3'羟基与后一个分子5'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说白了,DNA成键的顺序是3'-5';成链顺序是5'-3'
你这里说的,是指相对于模板链的顺序吧
前导链对应的模板是3'-5';随从链对应的模板链是5'-3'
【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而无论前导链还是随从链,合成顺序都是5'-3'
所以,前导链可以连续复制,而随从链则需要有引物来提供3'羟基
这下你知道了吧,当引物被切除后,前面一段冈崎片段可以为后面提供3'羟基也就是说,引物被切下后,空白会被新合成的DNA填补只有位于5'最末端的引物由于没人提供3'羟基而无法填补
5'最末端的引物被切除后留下的空缺,位于端粒位置,会有端粒酶来填补 端粒可认为是专门用来保护DNA完整性的缓冲区域 这个填补涉及RNA的反转录,其过程不但麻烦,而且具体机制也尚不明确所以不必深究
值得一提的是,端粒酶只有在个体发育早期(也就是胚胎)和癌变的细胞中才有活性所以现在普遍认为端粒与衰老和肿瘤有关
不知道你看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