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金水是什么( 六 )


正如以上引文所言 , 秦汉时期规格比较高的墓葬如秦公一号大墓、马王堆汉墓、西汉的几座黄肠题凑墓的棺椁,用材几乎全为松、柏等松科属类植物 。这些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古代文献记载的准确性 。秦公一号大墓主、副椁室选用具有耐腐性强等一系列优良特性的侧柏材;南、北墓碑及箱殉选用较易腐烂、切面不易光滑等性能较差的麻栎;匣殉所用的可能是很差的木材,现在只能依稀辨出其朽迹 。到了西汉时期,棺椁的用料及规格发挥到了极致 。这就是“黄肠题凑”的出现 。
“黄肠题凑”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 。“黄肠”,就是指柏木的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这样的堆积形式牢固 。“黄肠题凑”,合起来解释就是指,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而成的框形结构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以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因为墓葬用材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不过可用松木、梓木代替 。汉代的名将霍光死后 , 汉宣帝考虑到他生前的卓越贡献,“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
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 。不过这种墓葬确实代价很高,如北京大葆台出土的“黄肠题凑”,黄心柏木多达15880根!尽管浪费,但是只要能够达到最佳的防腐效果,古代达官贵族们才不管那么多呢!可以说 , “黄肠题凑”是古人制作棺椁防腐技术的一个极致 。
防腐秘籍八:选择高地进行埋葬
防腐技术有多种,除了上面的几种形式外 , 对于墓地的选择也有很深的学问 。在古代,高地埋葬是人们选择墓地的一个普遍规律,其原因在于,一是对“形胜吉地”的选择,二是它能够比较有效的防止尸体腐烂 。《吕氏春秋·节丧》记载:葬不可不藏也,藏浅则狐狸掘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深 。
这是说高地埋葬可避水湿、狐患 。高地之上利用沥水,避免地下水对墓室进行渗透 , 也就可以有地效防止棺椁及尸体过早地腐朽了 。高地埋葬最早源于战国时期 。齐康公的高山之巅墓葬,开独特墓葬形式之历史先河,为后代帝王的墓葬形式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参考标准 。齐康公墓位于山东烟台芝罘一座高山上 , 至今经历约2300多年风霜雪雨的剥蚀,仍然存有一个约有四五十立方米的封土堆 。封土堆的中心地带 , 现存一个长约2米,宽15米,深不过15米的坑穴,可惜里面的齐康公尸体,早已经不知去向 。他生前可能未曾想到,高山墓葬可以抵制身体的快速腐朽,但是不一定能抵挡得住盗墓贼的侵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