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民风民俗 KKKKKK急急( 七 )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 , 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 , 赞颂新年的来临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 , 是除夕专设之桌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 。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 , 如"百分" 。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 , 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放爆竹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 , 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 , 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设甲的速度v1=2v , 乙的速度 v2=5v 则 x (x/2+105)/5v=(x/2-105)/2v 得 x+21=5x/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