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做决断

[日]松下幸之助 胡晓丁/译
独立做决断
文章图片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自以为出于善意,实际却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最终常常出乎意料地导致相反的结果 。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或许是因为考虑不周,或许是由于方法失当,但仔细分析一下,还是能发现其中隐藏的玩弄计谋的痕迹 。
善意之计也好,恶意之计也罢,计谋终究是计谋 。恶意之计固然不可取,即便是善意的计谋,一旦玩弄过度,也如同恶意的计谋一样,绝不会受到欢迎 。也就是说,凡事应以无谋为上 。
无谋,从本质而言就是回归平凡 。不过,如果想要理解无谋的真谛,并超越行为、超越思维,让其以一种自然的形态体现于自己的言谈举止之间,就需要非同一般的领悟力与修炼 。
剑手持剑相向而立,这是个令人窒息的时刻 。剑身寒光一闪,劈刺,拨挡,飞身躲避,真是迅雷不及掩耳 。
其中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 。并不是看着对方的剑从右手边刺来,就考虑是不是从右侧将其挡开,然后摆开架势进行回击 。此时,是一种看不见的灵感驱动全身,让剑手在瞬间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正确性、合理性无法用一般道理解释 。
灵感,总会给人一种非科学的含糊不清之感 。然而,在反复修炼基础上产生的灵感,却拥有一般科学所无法匹敌的正确性、合理性,反映出人类修炼的宝贵价值 。
许多为世人所称道的科学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经过长期苦心专研产生灵感,然后将这些灵感与科学原理相结合进行应用性推进而来的 。也就是说,科学与灵感,并非相互矛盾的 。
上司吩咐下属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下属依令行事,一切有条不紊,对推进工作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如果人们习惯了听命于人,一旦没人发令就不去行动,也是很麻烦的 。这种僵化的模式,无法促进个人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就算沒有命令,下属也可以通过用心揣摩上司的意思,适时恰当地主动推进工作 。只有采取这种灵活的工作模式,才能带来无限的发展 。
为此,发令之前,上司首先要耐心倾听下属的诉说 。倾听之后是提问 。要是发现下属与自己的想法存在相异之处,如果是对方有所忽略,就善意提醒其注意,如果是对方没有思考到位,就摆事实、讲道理 。在下属心领神会的基础上,上司要果断下达命令 。使下属信服,是上司高超智慧的体现 。而让下属不明就里地唯命是从,则是一种僵化模式的体现 。
由此可见,发号施令并非一件易事 。
【独立做决断】(摘自《人生心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