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分为哪几步( 二 )


宋代当时还流行一种点茶游戏称为“分茶”,分茶又称“茶百戏” 。分茶的方法是将茶粉放入茶盏中注入沸水,然后用茶筅击打茶汤,使茶汤表面形成白色茶沫 。与此同时 , 白色茶沫会幻化出各种图案或文字 , 但这些奇特的现象又会转瞬间消失殆尽 。
点茶流行于宋代,也就是说点茶文化起于宋代,与唐及唐以前盛行的煎茶相比,点茶对于茶的处理方式,选用的茶器,煮水的要求等都是有相似之处的 。但点茶的程序与煎茶相比,更加严格 , 更加复杂,更加精致 , 从而达到点茶的最佳效果 。宋代的点茶法,简单说是将茶用辗子辗碎之后,放在碗里 , 然后用汤水去冲,再用茶砚去搅拌,搅拌出这种白沫,整个过程有一种仪式感,以及这种泡沫的欣赏感 。一时间呢,还兴起了这个斗茶之风,也就是点茶斗茶之风 。后来,在宋代把中国的点茶文化引到了日本,在日本发展成抹茶道,到今天发扬光大 。
点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用茶 煮瓶水,然后将研成细末的团茶放到茶盏里边,用少许沸水将其调制成膏 。接着 , 一手用茶瓶中的沸水向茶盏有节制地点水,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另一手用茶筅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茶汤泛起白沫,二者同时进行 。宋代的人们认为,点茶要达到最佳效果,首先是要注意调膏,然把是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击沸时要掌握好轻重缓急 。点茶的效果最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茶面浪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如果汤面色泽鲜白,有淳淳光泽的“冷粥面”,即像是白米粥冷凝后形成的形状 。
还有就是是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如果点好的茶汤花散退早 , 先出现“水脚”,即水痕,那就说明茶是没有点好的 。对此,北宋重臣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视其面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正是这个意思 。根据记载,宋人所说的茶百戏就是点茶时在汤面作画的一种艺术,据说那时技艺精湛的点茶高手,不仅能在茶汤面上点出鱼虫,花草之类的图案 , 而且还能映出诗文语句来 。如今此技在我国已经失传,只有日本的沏抹茶方法有些像宋代点茶 。
电视剧知否知否中经常可以看到祖母老太太拿个东西在碗里搅啊搅,她拿的那个东西的名字是茶筅 , 用来搅拌均匀 , 我们经常可以在日式茶饮中见到 。祖母老太太当时泡茶的手法就叫点茶法 。
点茶法兴起于宋朝,主要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和习茶5个环节 。在点茶时先将饼茶碾压成末 , 放在碗中侍用 , 待水沸腾时立即离火,冲点碗中的茶末,同时用茶筅搅拌均匀,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