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诗( 六 )


第五次出仕,是在公元405年8月,任彭泽县令 。这一次陶渊明不矛盾了,他有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了挣县令这份俸禄,因为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老婆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作为一家之主的陶渊明实在是没了办法 , 不得不出仕 。可这一次,陶渊明干的时间更短,到任八十一天的时候,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这位督邮粗俗而傲慢,要陶渊明去拜见,陶渊明不肯趋炎附势,又忍受不了这种假号施令之人,于是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脱去官服 , 封好官印,辞官回乡去了 。
这一次辞官,陶渊明就彻底死了出仕之心,从此开始了归隐生活 , 直至生命结束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中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有几人不羡慕、向往、陶醉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近几年,人们对田园“归隐”生活趋之若鹜,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一种真正的寄托 , 更多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回到乡村田园 , 回归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的心之所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现实生活中戾气的回避 。
在凡事必言商,人情看利用价值的现代社会,对金钱的欲望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衡量这件事情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带来利益的多寡 。亲人朋友之间为了金钱利益翻脸无情的比比皆是,一个人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他人的认可,都是以金钱来衡量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最真实,也是最无奈的写照 。如此这般 , 人心浮躁 。浮躁的后果就是无尽的焦虑 。
我们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 回避这种戾气 。怎么做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归田园 。也许 , 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样子,但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田园:那里风景如画 , 生活简单,邻里和谐,人心善良 。
其次,传统的意识的惯性使然 。
中国在几千年来一直是农业社会为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时间并不长 。有句俗话讲“往上数五代,谁都是农民”,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父祖辈们 , 对农村更是有极其深厚的感情 。明朝著名文人唐伯虎有诗《桃花庵歌》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下坐 , 酒醉还需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
最后,一些人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是对自我的放弃 。
现实生活中的诸般压力,着实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大部分人选择迎难而上,坚强的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不负责任的退却,甚至是对自我的放弃 。放弃需要理由安慰自己 。所谓的“归隐”就是最好的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