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来历_泼水节是如何由来( 六 )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 。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 。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 。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
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 。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
扩展资料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 。
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 , 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 , 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 , 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 。
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 , 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 , 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 。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 。
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 , 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 , 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