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色红色的词语( 二 )


朱 指事字 。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本义是:“赤心木” 。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如《韩非子·十过》:“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 。”《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 。”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
丹 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 。象采丹井 。”本义是“辰砂,朱砂” 。后表示“红色,赤色” 。《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 。”
绛(绛) 形声字 。从糸,夅声 。《说文》:“绛,大赤也 。”本义是:“大红色”,《广雅》:“纁谓之绛 。凡九旗之帛皆用绛 。”(纁:红色)后表示“深红色” 。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縢 。”(行縢:绑腿 。)
彤 会意字 。从丹,从彡 。丹就是丹砂 。彡表示装饰 。本义是:“彩色装饰” 。《说文》:“彤,丹饰也 。”《荀子·大略》:“诸侯彤弓 。”(按:“丹漆也 。)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朱红色”,如 《书·顾命》:“麻冕彤裳 。”《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现在仍有“彤日”“彤云”“红彤彤”等词语 。
紫 形声字 。从糸,此声 。《说文》:“紫,帛黑赤色也 。”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 。”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
大红、桃红、鲜红、嫣红、朱红等 。
一、大红
白话释义:即大功,丧服名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即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 。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服大红十五日 。”
翻译:“穿十五天大红丧服 。”
二、桃红
白话释义:颜色的一种 。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
朝代:南朝梁
作者:刘遵
出处:《繁华应令》诗:“慢脸若桃红 。”
翻译:“傲慢的美脸颜色像桃花红一般” 。
三、鲜红
白话释义:鲜艳的红色
朝代:宋
作者:苏舜钦
出处:《答和叔春日舟行》:“春入水光成嫩碧,日匀花色变鲜红”
翻译:“春天渗入水光变成了嫩绿色,太阳均匀花色变的更加鲜红”
四、嫣红
白话释义:含义为红艳的花色,多借指艳丽的花 。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隐
出处:《河阳诗》:“侧近嫣红伴柔绿 。”
翻译:侧近红艳的花色伴随着柔绿 。
五、朱红
白话释义:朱红,即中国红 , 是一种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