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实际高度是多少啊( 二 )


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 , 南北宽约50公 里 。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 。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海拔:15327米 。极顶玉皇 顶-玉皇峰 。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之北,泰山海拔15327米 。
2、自然环境
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山下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 , 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 7226毫米 。山下四季分明 , 山顶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雾凇晶莹如玉,为重要景观之一 。春季风沙较大 。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 , 极顶最低气 温-275°C,形成雾凇雨凇奇观 。夏秋之际,云雨变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飞,气象万千 。
地质地貌
泰山景色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 , 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 , 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 。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 , 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
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阶段 。
一 , 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 , 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 。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 。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 , 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 。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 。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 , 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 。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 , 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 。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 , 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 。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 。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 , 逐渐塑造成今天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 。中生代形成的位于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断裂,倾向南东,倾角800~850度 , 北盘为太古代的泰山杂岩,南盘为寒武纪的灰岩和页岩,表现为正断层的形式,断层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条断层和多个断片所组成,走向延伸百余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远、力学性质复杂和多期活动的特点,自晚侏罗世形成以来,其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使北盘的泰山不断抬升遭受风化剥蚀 , 南盘的泰莱盆地不断下降接受沉积 。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对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 , 是泰前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