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德云社你学会了什么名曲(17)


●京东大鼓的唱腔音乐
京东大鼓音乐,其雏形出现于清代末年,流行于北京以东地区 。
艺人张瘸老来天津演唱后,在津收徒传艺,使这一曲调在津传唱 , 但当时尚无京东大鼓名称,曲调也未定型 。
早期的特点是用“怯”音演唱,字少腔多,并伴以铁片击节 。
开板“未开书,我先表这头一回……”一唱就是十多分钟 。
由于节奏缓慢,经常是未等唱完,观众就已散去 。
在津艺人刘文赋等向其他曲种学习,对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
他们引用民歌《庙门开》的旋律,融合落腔调与平谷调的音乐 , 改变了开板慢、腔长的演唱方式,完善了“十三咳”的唱腔,创作出与原型大不相同的新曲调,这就是京东大鼓的基本唱腔 , 它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在天津定型 。
其唱腔音乐的调式有两种说法:宫调式和徵调式,从曲谱分析,调式交替是该曲种音乐的特点,主调式应为徵调式 。
京东大鼓音乐经常出现4音 , 并形成了类似于“清角为宫”的调性转换,但多为一两句,没有构成整段的转调 。
在舞台实践中弦师仍视三弦外弦的空弦为l,故可视为色彩性的调性变化 。
京东大鼓的前奏,起初比较简单 。
后来有所发展 , 建国后发展尤大,曲调丰富多了,色彩也更鲜明了,并且有离调的倾向 。

京东大鼓 起源于京东三河、宝坻、香河一带的农村 。
据艺人祖谱及口碑资料,早在清乾隆中叶.河北省南皮县贾九堡村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一说山东人,名尚志,绰号弦子李)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广为流行的汉族民歌小调“靠山调”,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增加了京东乡音,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因他的演唱讲求韵味,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李在行艺中收徒张百奎(河间人)、曹占奎(大城人)、李振奎(义子)、崔登奎和邓殿奎,世称“清门五奎”,其中以邓殿奎(一说邓连奎)最为有名 。
邓殿奎,原名不详,殿奎系拜师学艺后之艺名,香河县刘宋镇人,后迁居马厂,生卒年不详,世传1754年在世 。
相传他有“三钢”,即钢性子、钢嗓子和钢板 。
他喜欢唱民歌,尤爱唱《放风筝》 。
邓继承乃师的创造精神,改革木板大鼓“小口”派唱法,将一板一眼的单一板式改为“慢板”、“平板”、“垛板”等多种演唱板式,并吸收了京剧西皮“快板”唱腔,用在《华容道》、《古城会》等段子的结尾处演唱,名之为“二簧柳儿”(京剧在河北称二簧) 。
他演唱“二簧柳儿”时,仍用木板击节,而在演唱其它板式唱腔时,则用钢(铁)板替代木板击节,这些改革得到师父赞赏及听众首肯,新腔很快流行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