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是什么意思( 六 )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 , 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 , 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 , 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 , 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 。”
(《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 , 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 。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 , 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 。
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 。”(《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 , “阴阴”有幽深意 , “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 。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 , 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
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 , 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
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 , 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 。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秽刺烊涝颇?。
“ 。
7写雨的诗句有哪些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