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古代是贵族吗( 八 )


在全国各地,由一家一姓定居衍派而成单一村落者极为普遍 。它体现了宗族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性,也给许多地名村名打上了姓氏宗族的烙印 。如李坊、陈坊、蔡坊、潘屋、肖厝、许厝、王庄、伊家乡等,大抵原本皆是这样的村落 。邵武的肖家坊,原名金泉里,因明代大批肖姓人迁入而更今名 。谢坊原名绣溪,因宋代祖居此地的谢元明做官出名 , 成了望族 , 南宋时改为谢坊 。即便是几姓杂处的村落,也大多以一姓一族为主 。
由于历史的或家族的原因,单一姓氏或各姓氏间往往各有一些避讳和禁忌 。如:旧时福建省长汀县高陂张姓不演《薛仁贵征东》剧目,因戏中有奸佞张士贵暗害忠良的情节,被认为有辱同宗 。该县李姓元宵节不闹花灯 , 因为相传唐高宗有个皇太子元宵节观灯时被薛刚踢死 , 故李姓视闹元宵为不吉利 。永定坎市卢姓称风炉为端灶 , 因“卢”与“炉”谐音 。当地人称锅盖为“甑棚”,唯曾姓人独称锅盖,也是因“甑”与“曾”同音避讳 。泥鳅别称黄鳅或湖鳅,永定湖坑乡奥杳等地的黄姓人则不称黄鳅而称湖鳅,中川等处的胡姓人却称之为黄鳅 。蟑螂即蜚蠊,俗称黄贼,抚市一带的黄姓忌称黄贼,而称蜚蠊 。长汀的林、翁两姓忌通婚,相传两姓后裔曾同时携带祖先骨灰还乡 , 在客栈相遇,双方的骨灰不慎混在一起 , 无法辨别分开,只得各取一半带回故土埋葬 。从此,为避免同宗联姻之嫌,两姓遂互不通婚 。古竹乡高东人也不与岩背村人通婚,因为高东人认为其上祖江东峰是被岩背人所杀,故有宿怨 。这类禁忌 , 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如今多已破除 。
氏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 。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 。氏的产生 , 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 , 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 。经过层层分封 , 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 。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 , 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 , 不同于“胙土为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