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待花期

只待花期
文章图片

上周,我与学生一起阅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槐花》 。
先生在文中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是大众共有的心理,跟我们俗话中说的“自家门前无风景”是一样的道理 。
为了让学生能更近地体察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讲完练习后,我问他们是否见过槐花,大家都摇头说没见过,我便请他们根据季老先生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想象中槐花的样子 。等到大家说完,我说,其实你们都见过槐花 。
【只待花期】“真没见过 。”他们斩钉截铁地否定 。
“真的见过,因为我们的校园里就有 。”
“是吗?是吗?”“我们学校还有這么洋气的东西……在哪里……”我的话让学生一下子兴奋无比 。也许是平时大家都习惯了对自己学校各种吐槽,以至于有的学生就连表达欣喜之情时也难掩轻嘲的语气 。
我大方地给了学生十分钟时间,要他们根据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想象去寻找校园里的槐花 。回到教室,学生七嘴八舌,都急于把自己的所见与我分享,稚嫩的脸蛋上跳动着满足和欢喜 。
当大家都说得差不多时,刘同学慢悠悠地发言了 。这个常在课堂讨论中跑偏的男孩总喜欢最后发言 。
“没想到厕所边那颗老歪树就是槐树,我一天去几次厕所,都没在意过 。今天一看,我发现槐花确实挺好看,一串一串地挂着,白白的,站在树下还能闻到香味……不过……老师,这么美的花被种在厕所边,是不是太委屈啦 。”
我们没有继续讨论槐花是否委屈,因为阅读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和珍惜身边平凡中暗藏的美好 。所以,我们接着从厕所边的槐花讲到旧花坛旁的山茶花,讲到坑坑洼洼的路边的法国梧桐……平日里在大家眼中一无是处的校园、平平无奇的同学等渐渐变得美好起来 。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在行政楼下遇到了沈同学,她叫住我,指着身边的另一个女孩对我说:“我正在跟我的小伙伴说,你说厕所旁边这棵树上一串一串的就是槐花,还能吃呢……哈哈 。”说完,她俩羞涩地跑开了 。
我停下来,抬头往上看,同时回想那天讲槐花的情景,突然就想起刘同学说的话 。
“这么美的花被种在厕所边,是不是太委屈啦 。”
刘同学说的“委屈”的意思我大概能理解 。人们本喜欢驻足花下,赏花色,嗅花香,流连之间毫不吝啬地夸赞,但这一树槐花是例外,因为厕所的存在,经过的人都是步履匆匆的,更别说抬头一看了 。甚至,它那独有的淡淡清香也被厕所的异味轻易地抹杀,该得的赞美变成了漠视,似乎的确有些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