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的内心
翻译家徐迟曾说:
“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际,正是阅读《瓦尔登湖》之时 。”
被问到个中缘由时,他解释道:
“因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 。”
【《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的内心】19世纪中期,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靡全国 。
作家梭罗在经历诸多失望之后,把心思转向自然,开始长达两年的森林生活 。
两年后,他走出森林,完成了《瓦尔登湖》 。
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充满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股清流 。
的确,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走进瓦尔登湖,就会发现:
摒弃物质欲望,勇敢直面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
文章图片
摒弃物质,减去生活的负担 。
1845年3月底,梭罗拿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 。
他钻进森林,砍下一根根原木,用最原始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只可栖身的小木屋 。
由于预算有限,又没来得及开垦荒地,最初梭罗只能吃马齿笕和玉米粉 。
慢慢地,他开垦了房屋周围的荒地,种了点东西来填饱肚子 。
梭罗一直避免一切的经营与物件交换 。
他的木屋内仅有生活必须的家具和炊具,裤子是在附近农户家中纺织的 。
但简单的物质生活,丝毫没有影响梭罗的生活质量和心情 。
他与自然为伍,与禽兽为邻 。
没有了生活的负担,他比以前有更多读书和思考的时间 。
曾经有一位妇人,要送给他一张地席,梭罗却没有接受 。
他认为屋内找不到地方给它,也没有时间在屋内屋外打扫它,他宁可在门前的草地上揩拭脚底 。
伊壁鸠鲁曾说过:“凡不能满足于少量物质的人,再多的物质也不会使他们满足 。”
对物质过度的追求和占有,有时候只是一种表象 。
表象后掩藏着的东西,便是物质所带来的声名、尊崇和仰望 。
舍弃应该舍弃的,便能轻松和快乐 。占有不该占有的,便是沉沦与苦痛 。
当生命里有了多余的东西,用减法来经营,减去非须之物,抛开生活中的羁绊 。
放下重负,回归本真,我们才能轻松前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控制欲望,不做失控的奴隶 。
在瓦尔登湖畔的贝克农场,梭罗遇到过菲尔德一家 。
为了所谓的“美国梦”,菲尔德一家从爱尔兰跋涉至此 。
菲尔德每天早出晚归,为邻近的农场主翻耕沼泽,以获得低廉的报酬 。
- 《金瓶梅》最露骨的八句话,说尽人心,识透人性
- 经典短篇:《手机》
- 原小学生作文《咋整》火了,逗笑众网友,老师:长大谁敢嫁你
- “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
- 第十一章 最深的根源 | 新造原版《命定为王》
- 《半个西瓜的故事 》已婚未婚都值得一看 !
- 《追风筝的人》:我见过最高级的聪明,是认清自己
- 官场小小说:《请求》
- 《红楼梦》穷亲戚:所有的识趣,底色都是善良
- 幽默微小说:《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