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二十英里法则”

原来,这就是“二十英里法则”
文章图片

想要和得到之间差的,就是做到 。
01
台湾作家吴淡如在大学学习日文时,非常刻苦,室友每天只学半个小时,她决定每天最少要学两个小时 。
然后内心窃喜:我每天念两个小时,一定会比别人念半小时学的好 。
但没多久她就坚持不下去了,两小时太漫长,学习期间总会被各种娱乐活动打断 。
反观室友“每天半小时”进行的有条不紊,整整坚持了四年 。
通过这件事,吴淡如明白了一个道理:
“重要的路程应该慢慢跑完,而不是刚开始跑得有多快,跑得过快,用力过猛,提前消耗掉耐力,毅力,甚至无法到达终点 。”
变好的过程,是很漫长的 。放平心态,循序渐进,才能慢慢走向优秀 。
村上春树有一个习惯,就是规定每天只写4000字,400字一页的方格纸,每天写满10页,完成任务就不写了 。
不管有任何突发状况,他都会坚持把任务量完成,绝不多做,也不少做 。
这个习惯从1982年起,一直保持至今 。
村上春树也因此稳定输出,成为持续二十多年的畅销书作家 。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充满考验的长跑 。
短暂的激情注定无法撑过漫漫长途,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
你会发现那些有所成的人,其实只做了三件事:规划,坚持和自律 。
02
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被称为“美国大陆最长距离” 。
这段3000英里的路程,地貌复杂,气候恶劣 。
原来,这就是“二十英里法则”
文章图片

有一天,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做了一个试验,准备让三组人,去走完这3000英里 。
第一组,天气好的时候就走40-50英里,天气不好就一英里都不走 。
第二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组人信心满满,计划每天走40-60英里,两个月走完全程 。
第三组,每天不管天气好坏,只走20英里 。
很多人以为前面两组会率先抵达终点,没想到第三组在5个月后第一个到达终点 。
吉姆·柯林斯调查后发现:
第一组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且为了偷懒,他们会降低坏天气的标准,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
第二组很有信心,但急于求成,后来渐渐松懈下来,便失去了斗志 。
而第三组人,他们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不被干扰和诱惑,最终最快到达终点 。
于是,吉姆·柯林斯得出一个结论:
做一件事情时,只要有正确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和极度自律不被干扰,便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
这就是“20英里法则”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