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从黄河流域输向什么地区和什么地区( 二 )


南水北调的意义分为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
一、社会意义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使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良好的节水型、防污型社会; 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北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镇化进程;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全年通航 , 保证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通过改善水资源,促进潜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促进和谐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
南水北调必须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进行协调、系统的管理 。他说:“无论是节水还是控水 , 水资源都应该被视为一种严格的约束 。”“要从护命脉的政治高度 , 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切实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 科学推进后续项目规划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造福子孙后代 。
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 。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在丹江口水库,终点在北京 。
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 。
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 , 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 。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
南水北调建设的原因: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 。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 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