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触摸春天》教学反思如何写?

今天上午在四年级班里上了《触摸春天》第一课时,原本设计时是想先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东西不一定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心灵去触摸,然后从说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出发,引出她热爱大自然及那拢蝶的神奇的灵性,到后面的放蝶提升到它珍惜生命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感受那划过的美丽的弧线和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生活态度,及到对残疾人的尊重和赞赏的情感提升 。
可是今天上完课后,实际生成的与设计的差距很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体会主人翁的切身感受,教师对教材的研究部透彻,无法正确的抓点,上课的思路不够新颖,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不够,需要深一度的研究和反复的磨课 。
总体来说,自己在语文学科的教授上还是需要加强学习和探讨,需要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生动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也变得生动起来 。

课文《触摸春天》教学反思如何写?


《触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受到了评课老师的好评 。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
一、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不够 。
课文虽然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了学生自由读书时间,致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尤其对于一些关键语句,体会起来有些困难 。
如在理解重点句“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我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本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导致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所需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终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 。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
二、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 。
【课文《触摸春天》教学反思如何写?】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