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有感如何写?

20xx年寒假有幸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这本书 , 书中的很多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 , 更带给了我动力 , 只要有好的方法和引领是可以在走在教育改革前端的 。
书中说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 好的问题是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思考才能产生的 , 所以 , 能提出好的问题其实是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很好的体现 ,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已经失去或者被老师剥夺了提问的权力 , 为了唤醒儿童心底那份对"问题"的情有独钟 , 促使儿童:敢问—想问—会问—爱问 , 这将成为我们一线老师的首要任务 , 其实平时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教师 , 我很愿意接收这些新的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 , 因此之前 , 就在高新区教研员游群英老师的带来下 , 一直在鼓励着孩子们再课堂上敢问、会问、乐问 , 但拜读了这本书后 , 又给了我很多好的启发 , 比如: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用好教学情境图;创设裸情境促发学生产生问题;布置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些体验活动 , 使儿童找到提问的感觉;解决问题后还要再引导儿童产生新问题 , 这样才能不断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分享—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
不过现阶段我正处在这样一个困惑期:学生们很会提问了 , 但脱口而出的大多都是:是什么、为什么、生活中有什么用、怎样得到的、、、、很多时候感觉孩子们是为了迎合我、陷入了一种套路 , 知道这节课我需要什么样的问题 , 因此让我觉得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了解或者经过深度思考得出的问题 , 也就是说他们提出来的`很多时候并不是"真问题"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还缺乏联系 , 有解决一个问题后就段篇儿了 , 那么 , 如何使帮助学生和启发学生提出的问题能问题贯穿学习的始终 , 点亮儿童学习过程 , 使儿童能够不断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 。此书再次给了我很大的激发 。书中写到为了促使儿童持续思考 , 有这样一些方法:鼓励儿童展开丰富的联系;将疑问深化为猜想;开展问题接龙活动 , 让学生产生问题链(这是学生深度思考活动真问题非常有效的途径);设立提问本和提问角(这是为了鼓励学生多提真问 , 储存真问题并不分课中课后都进行连续思考的好方法 , 是我将会学以致用的方式 , 我其实之前也有尝试让学生准备一本问题收集本 ,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坚持 , 主要是缺乏引领 , 读了这部分非常详实的内容后 , 我就有了方向 , 有了方法 , 我会继续坚持使用问题本和问题角来促使儿童持续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