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告诉孩子不努力读书的后果
知识改变命运(告诉孩子不努力读书的后果)原创国馆2019-04-08 11:04:51
国馆编辑部:
知识改变命运,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01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
越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厌学率越高 。
其中,在西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15岁的男孩子辍学了,每次村干部一劝说,就直接放狠话:“你们再叫我去上学,我就跳楼自杀 。”
与大众的认知不同,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渴望的不是读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
恰恰相反,他们手中捧着的不是课本,而是拿着手机不断地刷新各种短视频 。
在滇桂黔三省某些贫困区,本该上学的孩子不少都辍学务工 。
县里教育局工作队多次去劝返辍学打工的孩子,不少孩子不但不愿与工作人员接触,甚至还把他们的电话、微信拉黑 。
在广西某县,要动员100多名适龄青年去做一年的技术培训,结果只去了40多人,其中6人没几天就回来了 。
该县扶贫办干部一声叹息,有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宁愿每天打游戏,也不愿接受培训 。
贫困地区的孩子厌学率高,除了隔代教育外,最主要的是,不少贫困家庭的父母、孩子都已经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都抱着“读书无用,不如出去打工”的心态 。
新闻来源 | 半夜谈网
图片来源于电影《念书的孩子》
近几年,网上总有一种论调,就是“读书无用功”、“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等 。
相比从前,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了 。
但今天,我还是想说,如果想要改变命运,还是去读书吧!
尤其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人资源、没有人脉的人来说,要想逆袭人生,就必须得好好学习 。
学习百思特网是投入最小、收获最大的一个途径,甚至都可以说是捷径 。
图片来源于电影《西小河的夏天》
02/越穷就越应该读书/在纪录片《出路》中,有一个叫马百娟的女孩让人特别心疼:
马百娟出生在甘肃会宁的小村庄,父母从不认为教育重要 。
用父亲的话来说:“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在校长多次的劝说下,马百娟到了10岁才去上学 。
但才上了三年,马百娟就已经厌烦了,她上学晚、进度慢、又比周围同学大,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她辍学了 。
就连找月薪1000块钱的工作,也都没人要 。
你会做什么?最后,在家待了2年后,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表哥,一个在陶瓷厂劳作的男人 。
会扫地 。
这里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其他工作也需要技术 。
对于马百娟的百思特网命运,父亲只是简单说了句:“穷人家的娃,没有别的出路 。”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马百娟的父亲,是不少人的缩影,觉得上学是一种浪费,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赚钱 。
可现实却是,越穷就越应该读书 。
因为,穷本身就是资源稀缺的结果,而读书是创造资源的一种方式 。
早早就不读书的人,即使工作时间长,但也会因为资源的限制,最后陷入贫穷的泥潭之中 。
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学历越高的人,收入就越高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敲门砖 。
哪怕商场的导购员,都需要高中以上学历,而那些只需要初中文凭的工作,赚得每一分都是辛苦钱 。
越穷就越该读书,即使成不了名牌大学的佼佼者,一个极其普通的本科文凭,也能让你赚得更多过一些 。
03/只有读书,你才能改命/姑姑家有一对双胞胎,姐妹二人各方面条件差不多,只因为对读书重视程度不同,人生也大不一样 。
姐姐贪玩、不爱学习,中专上了一半就不上了,家里人说什么都不听,死活就是不肯再回去 。
妹妹学习成绩好,经常考年级前三,高中上的市重点,大学上的上海财经 。
现在,姐姐留在了家乡的小县城,在一家餐馆里做洗碗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一个月也休息不了几天;
妹妹留在了上海,年薪比父母一辈子都赚得多,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上海买了房、买了车 。
-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 改变自己,从管理习惯开始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经典读后感有感
- 《肖申克的救赎》: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有你难以想象的生活价值
- 你对待别人的样子,就是命运对待你的样子
- 做人三句话,看懂改变一生
-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 读懂《周易》三句话,改变穷忙的人生,再忙也要看一看
- 接纳自己,叫醒自己,改变自己
- 如果格局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