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匀诗词( 四 )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 , 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 。
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 。
3、哲理诗 ,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
有的点明主题 , 有的含而不露 , 引人思考 。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 。
此外 , 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 , 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 ,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等 , 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 。
4、送别诗 ,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 , 或用以激励劝勉 , 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 , 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 , 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
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 。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
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 , 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 ,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
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 , 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 , 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 。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 只作记行诗 , 不可视作山水诗 。
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 。
6、边塞诗 ,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 , 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 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 。
7、咏史诗 ,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 , 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 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 , 让读者自己思考 。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
此后不断发展 , 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 , 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 , 均为名篇 。
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 。
8、咏物诗 ,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 , 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 托物言志 , 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 , 唐以后佳作渐多 。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 , 都是借自然之物 , 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
9、咏怀诗 。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 , 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 ,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 , 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 , 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
10、怀古诗 , 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作 。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 , 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 , 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 , 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 , 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 , 都遗响千古 。
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 , 又称山水田园诗 , 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 , 通过描写一山一水 , 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 , 常用寓情于景 , 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