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中人称代词我有哪些( 二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汝”——李商隐《韩碑》“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
”“子”——杜甫《赠卫八处士》“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
”“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张先《一丛花令》“嘶骑渐远,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伊”——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杜甫《哀王孙》“花门□(“嫠”下女换刀)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古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你”有哪些??(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 。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 。
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
“卬”,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
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孟子·梁惠王上》)? 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
(《楚辞·涉江》)? ③余不能治余县 。
(《左传·昭公三年》)? ④予既烹而食之 。
(《孟子·万章上》)?⑤朕皇考曰伯庸 。
(屈原《离骚》)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
(《尚书·汤誓》)? 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卬”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 。
但也有例外,如: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 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 。
(《庄子·田子方》)?例①中的“朕”作宾语,例②中的“吾”作宾语 。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
3、吾、我区别何在?A.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 。
他认为这是一种格的表现 。
所举的例子是“今者吾丧我” 。
他主张“吾”字是用到主格跟领格的形式,“我”字是用到受事格的形式 。
B.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 。
他认为:西周人的铜器里,所有自称的字除了“朕”、“余”,就光有一个“我”字,连一个“吾”字也没有 。
《诗》、《书》两经里可以说简直没有“吾”字 。
“吾”跟“我”的区别纯粹是一个声音的问题 。
“吾”向来不用到语丛的尾巴上,“我”可以,比方“非我也”;凡是对比重念的地方,全用“我” 。
谦 称:?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自称其名 。
例如: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论语·述而》)?②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自称低贱的身份 。
例如:?①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
(《史记·孝文本纪》)?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
(司马迁《报任安书》)“妾”本是“女奴隶”,“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所以均是谦称 。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 。
例如: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
(《左传·僖公四年》)? ②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寡人”、“不谷”,古人多认为是恶称 。
《老子四十二章》云:“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
”注意:谦称词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虽相当于相应的第一人称代词,但在语法功能上又有不同,譬如,它不受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律的制约 。
求古文中"相" "见" "其"作人称代词的例句!!!!!! 见的人称代词未见!相:表自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表对称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亲友如相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