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然自什么( 二 )


昭然若揭、卓然不群、自然而然
原文:当其欣于所遇 ,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 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
“欣于所遇 , 暂得于己 , 快然自乐”这段文字出自于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 , 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 , 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
坦然自若 [ tǎn rán zì ruò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ǎn rán zì ruò ]
【成语什么然自什么】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 , 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是泰然自若 。
读音:[tài rán zì ruò]
释义:不以为意,神情如常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
近义词:
坦然自若[tǎn rán zì ruò]: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
从容不迫[cóng róng bù pò]: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若无其事[ruò wú qí shì]:象没有那回事一样 。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
造句:
乒坛名将乔红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仍然泰然自若,沉着应战 。
说话的人看似泰然自若,实则在撒谎 。
故事里的那个老渔夫,在风浪中泰然自若地控制着他的小船 。
她看到领导那种泰然自若行若无事的样子,自己也就镇定下来了 。
小炉匠押来了,他故意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
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
什么然四字成语 :
头角崭然、
自以为然、
兴味索然、
才气超然、
死灰复然、
天理昭然、
俨乎其然、
四壁萧然、
习若自然、